中國藏族網(wǎng)通

愛國愛教,“覺悟”的境界 ——追記海東市平安區(qū)夏宗寺民管會主任朱成禮

來源 : 海東統(tǒng)戰(zhàn)    作者 : 蘇昂欠 李玉嬌    發(fā)布時間 : 2020-08-04
字體 :

1.png

河湟大地,鐘靈毓秀。這里誕生了十世班禪大師、喜饒嘉措大師等愛國愛教人士,他們終生致力于維護民族團結(jié)和祖國統(tǒng)一的偉大事業(yè),孜孜不倦地為民族地區(qū)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傾注了畢生精力。在海東市平安區(qū)的夏宗寺,有一位土族老僧人朱成禮,他秉承了十世班禪和喜饒嘉措大師愛國愛教的精神,一生執(zhí)著于兩件事:聽黨話、跟黨走、感黨恩;修好身、利眾生、惠百姓……修持有了純凈的底色,覺悟在這樣的底色中日漸升華。

今年3月22日,這位92歲的老僧人圓寂了。

疫情期間,盡管寺院嚴格控制規(guī)模,但仍有大批信教群眾自發(fā)前往夏宗寺吊唁。他們來自天南海北,來自各行各業(yè),有當?shù)氐囊灿型馐〉?,有俗人也有出家人,他們都是老人的受惠者,都想送這位德高望重的“老阿卡”最后一程。一心利民的人,總是活在老百姓心里。

一山,一寺,一僧,一世;愛黨,愛國,愛教,愛民。這些,就是老人的故事——

一世滿懷家國情

夏宗寺始建于元末,至今有近700年的歷史,是安多地區(qū)藏傳佛教僧人靜修的著名靜地。藏傳佛教格魯派創(chuàng)始人宗喀巴在該寺受戒,成為藏傳佛教界的圣地名剎。夏宗寺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興??h的智嗄爾貝宗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阿瓊南宗,以及海東市樂都區(qū)的普蘭楊宗并稱為“安多四宗”。

由于歷史原因,夏宗寺多次遭到毀壞。1990年,62歲的朱成禮背著一袋酥油炒面,從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甘溝寺一路輾轉(zhuǎn)來到夏宗寺。看到心中的圣地滿目荒草,殘垣斷壁,他心中悲痛不已,決心留下來守護這片廢墟。

朱成禮漫長的一生經(jīng)歷了許多特殊的歷史時期,感受了新舊社會的變遷,見證了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下人民生活的滄桑巨變。從小到老,十世班禪大師和喜饒嘉措大師愛黨愛國愛教的事跡時時激勵著他,他立志繼承兩位大師的精神,作一名愛黨愛國愛教的好僧人。來到夏宗寺時,他的滿腔家國情懷忽然找到了釋放的出口。雖然已年過六旬,但他精彩傳奇的一生才剛剛開始。

那一年,夏宗寺附近的莊廓村、瓦窯臺村的村民們總會看見一個滿頭白發(fā)的僧人在寺里拔草、背水、背沙子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大斜坡、羊腸小道上,他背著磚、水泥、沙子,走一段停一段。餓了,就到附近村子念經(jīng)化緣;渴了,就從一公里外的河里挑水喝。他一點點把殿堂破損的屋頂補上,一點點把幾近倒塌的房屋修繕好,一點點爬到懸崖峭壁上修棧道,一點點拂凈佛堂里的塵土,一點點讓古寺恢復了生機。漸漸地,村民們都叫他“老阿卡”“老爺兒”。

30年里,徒弟們來了又走,走了又來,但朱成禮建寺弘法、保護文物古跡的決心從不曾動搖。他廣結(jié)善緣,先后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用于寺院建設(shè)。進入新世紀,在信眾和有關(guān)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他又新建了大殿、山門等,僅通往寺院的盤山公路就前后修繕了三次。30年過去了,在他的苦心經(jīng)營下,幾近荒廢的夏宗寺如今成為享譽省內(nèi)外的旅游勝地。

夏宗寺周邊聚集著漢族、藏族、回族、蒙古族等多個民族群眾,是個多民族、多宗教地區(qū),民族團結(jié)是當?shù)亟?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基石。他深知一座寺院、一個僧人在民族團結(jié)事業(yè)中的重要作用。稍有空閑,他就給信眾們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,講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?!罢哌@么好,日子就像酥油花。佛家弟子更要幫助國家維護好這金子般的日子?!彼麑π沤倘罕娺@樣說。他還要求徒弟們在生活和言行方面要遵守國家政策、法律法規(guī)、佛教教義和道德規(guī)范,絕不做不利于民族團結(jié)穩(wěn)定的事,絕不做違法亂紀、背離群眾的事?!白诮袒顒右m應社會發(fā)展,不要搞歪門邪道,自己有知識了就能不信謠不傳謠,就不會作破壞團結(jié)的人。”“老阿卡”的這些話,徒弟旦增銘記在心。

作為寺院民管會主任,“老阿卡”在維護民族團結(jié)、反對非法宗教活動等問題上始終立場堅定、旗幟鮮明,在重大原則問題上,他總是毫不猶豫地與黨和人民站在一起。

有一年,幾名別有用心的游僧到夏宗寺,向信徒和群眾傳播歪理邪說,企圖挑起民族和宗教矛盾?!袄习⒖ā敝篮螽敿醋兞四?,當天就把這些人趕出了寺院。

學經(jīng)很辛苦,旦增又是個外來的漢族“阿卡”,心里多少有些顧慮。

“漢民‘阿卡’怎么了?人人都有佛性,眾生平等,民族本身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。” “老阿卡”經(jīng)常把這些樸素的道理講給徒弟們聽,也講給信教群眾聽。他本人是土族,收納的徒弟中有藏族、蒙古族、土族,也有漢族。現(xiàn)在留在寺里的三個徒弟都是漢族。

旦增眼里的師父,是個與時俱進的“阿卡”。“老阿卡”當選縣政協(xié)委員后,每次去縣城開會,他總會把最新的變化和更廣闊的世界講給徒弟們聽。為了當好這個委員,80多歲的“老阿卡”經(jīng)常走村入戶,聯(lián)系群眾,調(diào)查研究,體察民情。在宣傳教育各族群眾的同時,他把發(fā)現(xiàn)的新情況、新問題及時反饋到各級黨委政府,并提出一些建設(shè)性的意見建議。他很關(guān)心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,對成績亮點,他熱情贊揚;對缺點錯誤,他直言不諱。他認為應該貫徹群眾路線,發(fā)揚民主作風,讓人民信任黨、擁護黨,并緊緊團結(jié)在黨的周圍?!叭绻h是燈捻子,群眾就是酥油。只有酥油緊緊圍攏在一起,燈捻子才會更亮?!彼米约旱睦斫獗扔鼽h群關(guān)系。

這些年,“老阿卡”守著這方土地,引導信教群眾熱愛祖國、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(jié),擁護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。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,與百姓福祉相統(tǒng)一。這些年,夏宗寺周邊各個民族、各種宗教親密團結(jié),友好相處,幾十年間從未發(fā)生過民族宗教間的矛盾沖突。

村民們感念道,這是“老阿卡”的辛勞——他用自己一生的堅守,守護了文物古跡、守護了青山綠水、更守護了一方和諧安寧。

持戒修身凝民心

旦增是2000年來到夏宗寺的,那時“老阿卡”已經(jīng)72歲。

“老阿卡”是個嚴厲的師父。剛到寺里,“老阿卡”就告誡他,想要修行,就必須認認真真學經(jīng)、踏踏實實禮佛、堂堂正正做人、遵紀守法傳教?!袄习⒖ā泵咳找顗?個小時的經(jīng),念經(jīng)之余,就是修繕寺院。在師父的耳提面命下,旦增不敢偷懶。他和師兄弟們每天早上5點起床,點燈、供香、禮佛,吃過早飯后打掃衛(wèi)生,9點開始跟著師父學經(jīng),11點背水做飯,下午3點繼續(xù)學經(jīng)。這樣的日子,一晃就20年了。

“老阿卡”的生活很樸素,常常是一碗清茶就酥油炒面。這幾年,徒弟們沒有見他買過一件新襯衣。三合鎮(zhèn)原駐寺干部俞天鴻清楚地記得,他看過“老阿卡”的小賬本。賬本上記錄著近30年來寺院的每筆收支情況,所有籌集來的資金和寺院的門票收入,一分一厘都用在修繕寺院和貧困信眾身上了。

今年60歲的莊廓村村民魏浩業(yè)是“老阿卡”的忘年交?!袄习⒖ā比ナ篮螅偷┰鏊麄兇蜷_了“老阿卡”的柜子,結(jié)果里面除了幾件破舊的袈裟,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。

去年腿摔傷后在省醫(yī)院住院,剛兩天“老阿卡”就執(zhí)意要回不肯看病,說太浪費錢了?!拔胰メt(yī)院看望他時,‘老阿卡’讓我給他泡一碗方便面。對他來說,吃個方便面,就是住院才能享受的最奢侈的待遇?!?俞天鴻說,生病后“老阿卡”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寺院。他總說,我一個“阿卡”,要那么多錢財干什么。省下一點錢,把夏宗寺這個文物古跡保護好就是最大的心愿。

作為“安多四宗”之一,每年從西藏、四川、甘肅等地來夏宗寺朝拜者絡(luò)繹不絕,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別有用心者。

有一年,一個從外地來的僧人找到“老阿卡”,希望對夏宗寺進行市場化運作,在寺院附近修賓館,發(fā)展“寺院產(chǎn)業(yè)”,這樣每年可以給夏宗寺帶來不菲的收入??伞袄习⒖ā眻詻Q不同意,他認為寺院就是寺院,絕對不能為了錢丟棄傳統(tǒng)。在他看來,寺院就是靜修的地方,是信教群眾的精神寄托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號,任何商業(yè)開發(fā)都是對它的挑戰(zhàn)和冒犯。他總是叮囑徒弟們,他走后要好好守護寺院,誰都不能把寺院當作出家人自己的資源來謀利。

在俞天鴻的記憶中,90歲高齡的“老阿卡”善于學習,他堅守佛教教義卻不狹隘,常能把國家政策和佛教教義聯(lián)系起來,用簡單樸素的話語表達深刻的哲理。

“老阿卡”喜歡和俞天鴻聊天,“老阿卡”給他講佛法,他給“老阿卡”講新政策,他們常常能聊個通宵?!皣艺哌@么好,我們真是趕上好時代了!作為佛教徒,就是要多做聚攏人心的事,讓大家在這個好時代有個更好的生活?!?/p>

這些年,“老阿卡”總是用團結(jié)進步、和平寬容等觀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,他深入挖掘教義教規(guī)中有利于社會和諧、時代進步、健康文明的內(nèi)容,對教規(guī)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(fā)展進步要求、符合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闡釋。

汶川地震、玉樹地震和一些重大的時間點,“老阿卡”總會帶徒弟們做一些法事活動,祈求國泰民安。

今年疫情期間,他還想每天為國為民祈福,但此時的他,已捧不起幾頁薄薄的經(jīng)卷,只能無奈地讓徒弟們代勞。

“佛教是愛國的宗教,是愛好和平的宗教?!边@是“老阿卡”一直以來給徒弟們傳授的信條。旦增和他的師兄弟們也在一直遵循著他的教誨。這些年,夏宗寺成為海東市第一個“國旗進寺院”的地方,并多次榮獲省市“民族團結(jié)進步模范集體”等稱譽。2013年,被確定為海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
菩提之心利眾生

舍不得花錢找小工,70多歲時他還親自從山根往山上抬木頭。對附近的群眾,他卻很“大方”。

當年魏浩業(yè)娶媳婦拿不出8500塊的彩禮錢,在寺院幫忙時無意向“老阿卡”透露了心事。沒想到,“老阿卡”給他把錢湊齊了。“10塊的,5塊的,1毛的,都是皺皺巴巴的零碎錢,一張一張怕是攢了許久?!睂τ谶@筆錢,魏浩業(yè)記憶猶新。他娶了媳婦后日子慢慢紅火起來了,第三年就給“老阿卡”還了錢。

這些年,這座寺院、這個“老阿卡”,和附近的村莊、村民們相濡以沫,相依相伴,共同守護著一方和諧穩(wěn)定。

冬天寺院門口的雪,總有群眾一大早幫忙掃了;每年寺院修繕時,也總有群眾免費來當小工,搬木頭拉水,當成自家的事兒。而只要群眾有難,“老阿卡”也總是真心相助。有村民做生意借錢找上門的,有蓋房子需要沙子找上門的,只要能幫忙,“老阿卡”總是樂善好施?!敖枇瞬幌弈晗?,有了一定要還,不還也就作罷。”這是“老阿卡”和附近村民間長久以來形成的默契。

而在借錢娶了媳婦的魏浩業(yè)心里,“老阿卡”更像他的第二個父親。

“人不管走到哪里,一定要把自己放小。”“在社會上要知敬畏、懂規(guī)矩?!睂ΜF(xiàn)如今進城做買賣的魏浩業(yè),“老阿卡”這樣說。

“做事先吃苦,別想著享樂?!睂Φ┰鏊@樣說。

“父母親就是最大的佛,孝敬父母就是最大的功德。”對前來拜佛的信徒,他這樣說。

“老阿卡”常常教導旦增他們,修行的根本在于利眾。大慈大悲是佛法的核心思想,是視一切眾生如父母的慈悲。要引導信教群眾明白,利益眾生是對佛的最好供養(yǎng),讓信教群眾越來越善良、越來越勤奮、越來越理智,以慈悲心腸過好今生的幸福生活、以學習佛法智慧來防范盲信盲從、以精神上的信仰促進行為上的善良。

旦增記得,幾年前莊廓村里有一個姓劉的姑娘,因查出絕癥,全家在絕望之際,請“老阿卡”到家里念經(jīng)祈福。這之后,“老阿卡”時常用佛法開導姑娘一家人,通過對佛教教義的闡釋,姑娘一家心理上的恐懼慢慢消除了,病情也漸漸緩解了。冰嶺山村的一個村民遭受了身體疾病和生意失敗的雙重打擊,“老阿卡”耐心開導,鼓勵他改變生活習慣,逐步調(diào)整心態(tài),從頭再來。一年后,這個年輕人病好了,生意也有了起色,成了十里八鄉(xiāng)小有名氣的老板。

這樣的事不勝枚舉,村民也因此把他說得神乎其神。但“老阿卡”正色說:“我沒那么大本事,我就是給你們解開心里疙瘩的人?!本枚弥?,村民們心里有過不去的坎,生活上有承受不下的壓力,遇到是非對錯的抉擇時,總愿意到寺里找“老阿卡”。而這些受過“老阿卡”“點化”的人,在釋放心理的壓力后總能獲得重拾生活的信心。他們不僅把“老阿卡”當作自己的家里人,最親近的長者,也當作最好的心理輔導師和精神依靠。

在周邊村民心里,“老阿卡”成為了教化人心、培育品德的典范,也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。

在“老阿卡”這里,修行回歸了原本的佛性:信教先愛國,學佛先做人,修道先發(fā)心。

這些,就是這位普通僧人的不平凡故事。

編輯 : 仁增才郎